策上策配资 浦东抗战老战士后代聚会,他们在一张修复的老照片里寻找“爸爸妈妈”
一张拍摄于1996年11月13日的老照片,几天前刚刚经过上影厂技术人员的紧急修复,被印在了昨天举行的浦东抗战老战士后代忆先辈座谈会的会标里。放大后的彩色大照片十分清晰,13位老战士个个精神矍铄,英雄事迹被不断传颂。
由浦东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浦东新区文史学会协办的这场座谈会,吸引了30位抗战老战士的后代参加。他们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的外孙女、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抗日烈士周大根之孙、浦东南渡抗日武装重要指挥员林达烈士的侄儿、新四军沙家浜部队指导员陈志光烈士的侄儿等。会标里的老照片是29年前一群当年在浦东这片热土上为抗日战争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老战士重新聚首,在奉贤区北宋村抗日烈士纪念碑前的合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健在的只有被新四军淞沪支队指战员称为‘潘小鬼’的潘海根,且年事已高不方便出门。他们的后代也不是每个人都见过这张几乎“失传”的照片。
“我一眼就认出来了,照片第一排最左边那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是我的妈妈,站在她身后的是我的爸爸。”新四军老战士乔甫宽和黄竞之夫妇的女儿乔芸芸已经74岁了。她说:“我从小到大都住在七宝。我妈黄竞之在上小学时就被地下党组织认定为是棵好苗子,17岁就加入了共产党。在我的娘家里,妈妈、舅舅、小阿姨都先后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其实我家那时就是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站。听家人说,曾有一位从青浦撤退的同志要到市区去找党组织,到我家来中转,我外公就连着几天去日寇的封锁线察看情况,发现可以利用每天清早农民挑担送菜进城的机会逃离七宝。于是,我的家人就把那位同志化妆成菜农,终于成功躲过了敌人的盘查。”
淞沪支队支队长、抗日英雄朱亚民的儿子朱建强回忆,他的父亲在浦东曾三次负伤,其中有两次是在当地的村民家养伤,老乡们还冒着生命危险去集镇买药为他治伤。刚刚伤愈,父亲便重返部队继续战斗。他说:“我记得父亲经常说他是幸存者,胜利来之不易。荣誉不光是属于他的,更是属于浴血浦东的先烈和战友们,属于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力量,属于英勇伟大的浦东人民。”
参加过南昌起义的盛幼宣与1928年投身革命的杨逸菲夫妇之子盛昌旦说:“今天我们缅怀前辈功绩,在座的有第二代也有第三代,以后肯定还会有第四代、第五代,直至更多;将来我们还要纪念抗战胜利九十周年、一百周年,直至更久。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弘扬抗战精神,就一定能实现先烈们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座谈会结束后,仍有很多与会者围拢到“薪火忆峥嵘 一脉承初心”的主题会标前,仔细端详照片里的每一位先辈。会议主持人、浦东新区文史学会名誉会长唐国良有一个心愿,就是要一一找到当年参加合影的13位老战士的后代,让他们都能聚到这张照片前,缅怀和传承先辈的奋斗精神。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