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配资 以一敌三,用不到一半的兵力消灭24万,“伊阙之战”白起一战成名_秦国_魏冉_战斗
大家好,我是小步,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七雄归一系列》的第十八篇。
终于等到了,他,出场了!没错,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佼佼者——白起!
他不仅是武庙七十二将之一,还曾担任秦国的武安君,号称“杀神”,他就是——白起!
在《史记》里,对于白起的出身背景,记载非常简洁明了: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
展开剩余82%这句话直接交代了他的籍贯、职业性质以及工作单位。郿,今天是陕西眉县常兴镇,而白起正是来自这片古老的关中大地。因此,白起无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关中老秦人”。
按历史规律来看,凡是能够在历史记载中留下名字的先秦人物,绝大多数都不是草根出身。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写进史册的人物几乎都是一些拥有显赫背景的家族子弟。白起的姓“白”,很可能源自“嬴”姓,能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武公,因此可以推测,白起并非出身贫寒,而是有着一定的家族支持。
尽管白起的具体出生年未有明确记载,但史书上对他少年、青年时期的描述几乎没有任何内容。白起在历史上的首次登场,就显现出他与众不同的地位: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左庶长”是商鞅变法时设立的二十等爵制中的第十级,意味着白起刚刚登场就属于VIP10级别。这也从侧面说明,白起的背景和实力非同寻常,因为按照商鞅的爵位体系,能够晋升到这个级别的人,战功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身份保障。
这一年,白起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穰侯魏冉。正是魏冉慧眼识人,将白起从一名普通将领推向了更高的权力巅峰。这也让白起对魏冉一直心怀感激,成为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恩师之一。
魏冉和白起的合作,让秦昭王能够坐稳秦国的霸主地位。魏冉在战略层面指引方向,白起则在战术上无往不利,攻无不克。
然而,白起的名字也因此背上了“杀神”的恶名。白起主导的战役,总是伴随着极为惨烈的伤亡,他的每一场胜利都意味着敌军的有生力量几乎被彻底摧毁。据统计,战国时期的总战场阵亡人数约为两百万人,而白起亲手导致的死亡人数就高达一百万,占据了半数。如此骇人的战绩,足以让任何敌人闻风丧胆。
由于过度的杀戮,白起甚至一度被从武庙十哲的名单中除名,尽管他曾是这个名单的初选成员之一。
在白起之前,一场战斗中能斩获数万人已是罕见的大胜,而白起则以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与战术执行力,将这一数字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白起的作战风格非常直接:他不关注某一城池的得失,而是以摧毁敌军的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这种风格使他成为了秦国最为可怕的“破军星”。他一生经历了七十多场战斗,竟然始终未尝一败!
白起在历史上有三个标志性的战役,使他稳居战国第一名将的宝座:伊阙之战、鄢郢之战以及最为人熟知的——长平之战。
伊阙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93年,但其根源要追溯到三年前。秦国欲向中原扩张,而最为理想的路线便是崤函古道。函谷关,作为关中与中原的关键门户,是秦国与敌国争夺的重点。
在秦武王时期,秦军大将甘茂攻克了韩国重镇宜阳,确保了秦国控制了崤函古道的东段。随着这一战略据点的获取,秦国彻底打破了函谷关的封锁,成功迈入了中原。
然而,公元前296年,齐国主导的合纵联盟发动了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突破了函谷关,迫使秦国不得不割地求和,这也是秦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次败退之一。
然而,秦昭王在这个危机时刻看到机会,开始反击,转而进攻韩、魏两国。
白起首次登场便显现出不凡的战术眼光,他以左庶长的身份攻占了韩国的新城,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一突破让秦军进一步接近了洛阳及大梁,并有效威胁了魏国的都城。
韩魏两国反应迅速,在伊阙集结兵力,准备一决高下。伊阙地形复杂,秦军与联军之间的对抗也逐渐升级。
虽然韩魏联军兵力在数量上占优,但白起却凭借着机动性和战术灵活性,成功发动了让敌人措手不及的进攻。
白起的战略布置极具高明之处:他部署了一些疑兵,巧妙吸引了韩魏联军的注意力,使得白起主力绕过敌军主力,发动了侧翼奇袭。魏军完全没有料到秦军会从侧面发起进攻,最终导致魏军整个阵型崩溃,士气瓦解。
接下来的局面已不再是单纯的两军对决,而是变成了白起一方的全面压制。通过精准的战术判断和高效的战斗指挥,白起以不足敌方一半的兵力,几乎实现了对联军的全歼。
这一战,白起斩杀二十多万敌兵,成功扭转了战局,魏、韩两国的主将也在这场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
伊阙之战,白起展现了他以少胜多的非凡能力,这场战役也彻底奠定了他作为战国第一名将的地位。
而这一切,才仅仅是白起传奇的开端。他的下一场战役,又会是什么样的震撼战斗呢?
我是小步,《七雄归一系列18》及同名视频也在持续更新。如果你喜欢,请点赞、转发支持哦~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超人配资 以法之名:全员演技过关,唯有一人是败笔,演技太烂像AI机器人
- 下一篇:没有了